談變 – 馮福平弟兄(社會服務部主任)

社會是一直在轉變。當中的各種社會制度、各個社區、家族和家庭、團體和組織,全都是在轉變中。從社會學的角度而言,社會轉變一直是個極重要的議題。轉變過程是逐漸累積的, 新元素被加在舊元素之上,而舊元素可以繼續存留, 直至它們成為存活和成長的障礙為止。

19世紀工業革命,不單是社會轉變其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也是社會工作的早期型態。當時,大量人口離開農村,前往快速發展的都市,進入工廠工作。抵達後,許多人苦於低薪、住所簡陋擁擠、身患疾病和壓力,成為勞工階級的處境。在此環境下,社會的犯罪率高漲、環境骯髒惡劣,造成社會的動盪不安,社會問題因此開始受到注意。一些志願工作者與慈善團體開始對於貧窮問題付出行動,大型慈善團體逐漸被創立。

社會服務的宗旨乃回應社會上的問題和需要,怎能不轉變呢?

香港67年暴動後, 政府認為其中一個成因乃年青人精力旺盛未能獲得宣洩(今天舊調重彈)因而推行大量的文娛康樂活動。筆者於80年代除了參與教會的事奉外, 也曾任職突破機構的活動部。當時部門的主要工作是舉辦不同類型多姿多彩的活動讓青少年參與, 當然, 社工會為活動注入成長和發展性的元素。1988年,機構檢視了當時社會和青少年的需要,認為青少年的需要並非活動, 因為政府和坊間的志願機構已為青少年提供足夠的活動。機構因此作出了服務上的轉變, 將活動部取消, 取而代之成立了青少年發展中心。中心主要的工作轉為聚焦於培育青少年發展及成長的需要上, 設立師徒訓練, 並以”火柴人”以作推動異象的喻表, 其中之一的意思即要燃點、燃亮自己和別人的生命, 達至薪火相傳的效果。

20年後有幸重回社工服務崗位,在恩光堂社會服務部服侍至今已有6年半。 當初接任時亦需摸索機構身處當今社會, 社區和學校的角色。否則,縱使服務眾多,如未能回應社區上的實際需要, 只會事倍功半,顯得徒勞無功。今天,機構仍需不斷因不同的處境和事件而作出轉變和應變。

機構要轉變、人也要轉變。剛過了人生”孖5”的歲月, 心境雖自覺年青, 但或有年青人覺得我是“老餅”。其實,這也是千真萬確的事,因兩名兒子亦已年過20, 在社會做事了。惟“老餅”並不一定礙事,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重新定位,設定正確的

“GPS”,向著標竿啟航,在造就別人和自己也有裨益。

年初至今,部門經不同渠道讓6名大專及碩士生實習,當中與其他社工共同督導。過程中與他們分享自己過往在求學、工作和成長的經驗,期望在他們學習和成長的路途上盡點綿力,給予指導和鼓勵,燃點“火柴”, 突然間有種重拾30多年前作青少年導師的感覺,實在良好。

人生實在需要因應不同的轉變而作出變化。你願意尋找轉變的契機及重新設定GPS的方向嗎? 願主帶領你啟航!

下星期社區主日崇拜除了有曾參加社會服務部不同項目的年青人及家長分享之外,也有兒童管弦樂的表演。重頭戲當然是歷盡多翻轉變而自己也作出轉變的長者為大家演出話劇“家”,期望你帶同親友一同來為他們打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