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八年大齋期靈修手冊

 

前言

大齋期的最初起源是為了教會的成年慕道者,在洗禮前的預備而設。後來,因為了一些因忍受不住試煉,而離棄信仰的基督徒,醒悟後盼望能重回教會,所以大齋期便成為他們重新被接納前的懺悔期,給他們反省悔罪,並在救主復活日前夕,重申信仰接受聖餐。後來,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大齋期就成為信徒反省悔罪,及以迎接基督復活的意義,漸漸為教會所著重。

 

目的

教會年曆的編排是環繞著基督生平兩件大事──降生和復活。為迎接這兩件大事,教會年曆內分別有將臨期 (在聖誕前四個主日開始) 及大齋期 (傳統的大齋期為期40天,恩光堂則採用的大齋期共28天)。信徒在大齋期透過禁食、克己、節約、讀經、祈禱、反省和悔罪,經驗基督的受難與受死,並在復活日與基督一同復活。更鼓勵弟兄姊妹為自己的屬靈操練自訂目禁,達至攻克己身、叫身服我的屬靈操練,使自己能專心專注地,對準上主的心意。

 

在大齋期期間,弟兄姊妹可以使用大堂派發的《靈修手冊》,亦會在網頁增設電子版給大家下載,和大字版給有需要的長者索取。就是要讓信徒每天與上主的聖言直接對話,靠著聖靈的恩領,與上主建立一份親切及真摰的關係。

 

教會佈置了一個祈禱閣,信徒可使用這地方或擺設,更具體思想上主的恩典及作出反思,祝願我們都能以虔敬的心仰望上主,靈命得著更新長進,生命剛強,榮耀上主聖名。

 

操練重點

希臘人很喜歡「操練」這個字,(Askesis,意思就是操練、鍛鍊)。這個字源自於運動。運動員會鍛鍊他們的體格;希臘哲學家也把這個字引伸到心靈的操練。

 

大齋期的操練所強調的,是回歸簡單生活的樂趣,著重「捨棄」,以及從不斷消費的束縛中獲得自由,潔淨身心和更新靈命。人們在物質過剩的社會中得到很多刺激,被逼不斷消費,但卻沒有學習到甚麼才是真正的享受,甚至因著太多的消費而奪走了真正享受的能力。這不單是指飲食,也包括現代媒體所帶來的持續刺激。所以,在大齋期操練內在的自由,強化生命,透過自願戒除那些原本被視為不可缺少的事物,或者是飲食、電視、網絡、購物欲望等等,使自己從特定的慾望中解放出來。

 

身體禁食的操練

在禁食當中,應該將自己的心完全地向上主開放,也讓自己完完全全被上主的光滲透。禁食並不是基督教會開始的,教會是採用了猶太教禁食的做法,以及希臘人、羅馬人禁食的觀點進一步發展出來的。猶太人為表示其宗教虔敬度,會在一星期裡禁食兩天,即星期一和星期四。在福音書裡,法利賽人仍然遵守這傳統(路十八12),他們禁食時故意蓬頭垢面,好讓別人看出他們正在禁食;但耶穌教導門徒們則應該以愉快的面容進行禁食(太六16-18)。初期教會採納了一星期禁食兩次的「週間禁食」做法,不過為了刻意與猶太教有所不同,選擇星期三和星期五為禁食日,是為了紀念耶穌被捕和被釘十字架;有些修士在大齋期當中禁食五天,而只在星期六和星期天進食。此外,亦有些是對食物的選擇作出限制,例如不吃肉類、蛋類、奶類等等,每個人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的方式進行。

 

在小組裡,組員能一起進行禁食是很好的,因為禁食是需要高度個人紀律,才能堅持到底的。緊記:禁食的目的不是為了減重瘦身,而是為了讓自己的心向上主開放,和強化自己與上主親密的禱告。

 

心靈潔淨的操練

心靈的潔淨是其中一種重要的操練。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與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混雜著外界的各種氛圍,例如同事的憤怒與不滿的情緒,會觸動我們,上司的不公會引發內在的傷口,又或者會把其他人的問題投射在自己身上,令自己產生迷惘。因此,當與人相處的時候,有時是會覺得自己被「污染」了。

 

大齋期就是操練心靈的好時間了;首先,觀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自己是不是習慣對人抱持負面看法?是否慣常評價或批評別人嗎?是否慣常感到憤怒、嫉妒、仇恨或報復嗎?給自己安排安靜的地方,勇敢和誠實地感受到這些出現在內心的負面情緒,憤怒、恐懼、憂傷、嫉妒、詛咒等等,然後選擇一種感受,和這感受所針對的對象坦誠地擺在上主面前,再用「耶穌禱詞」為這個負面情緒禱告:「主耶穌基督,請憐憫我。」可以把這句禱詞與呼吸結合,吸氣的時候輕聲說:「主耶穌基督」,呼氣的時候輕聲說:「請憐憫我」,若能夠用10-20分鐘的時間,以「耶穌禱詞」為這種負面情緒和對象禱告,便會發現透過禱詞默想能進入心靈的寂靜空間,而這些負面情緒會逐漸轉變。負面的感受會被潔淨,內心心靈也會充滿著耶穌基督的慈悲憐憫。

 

在小組裡,組員能彼此分享自己最想潔淨的心靈垃圾,藉此可以互相提醒,不讓這些負面情緒不自覺地擴散出來。要緊記:不是彼此指責,而是互相鼓勵扶持。

內在自由的操練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習慣、依賴與嗜癮。所以,讓自己在大齋期鍛鍊內在的自由,成為自己的「斷癮操練期」,戒絶或放棄某些嗜好。例如有些人會依賴咖啡、奶茶、甜食、或者一些特殊習慣與偏好,例如電視、購物、上網、電玩遊戲、或玩手機與平板電腦等等。有些人認為「捨棄」是負面的事,不過佛洛依德也曾說:「無法捨棄的人,就無法發展出堅強的自己。」就是說「捨棄」可以讓人更堅強,是一個不受物質控制而完全的自主自由。當然「捨棄」本身並不是目的,而事實上,能夠選擇「捨棄」的人,才能夠充分地享受生活。

 

在小組裡,組員可以寫下自己要決心「捨棄」的習慣與事物,然後公開讀出來,組員間互相約定。於是,大家就成為彼此約定者,每個人都有責任照著自己的計畫與決心來過大齋期,顯示願意認真地實行這項操練,也會從中產生一股積極的氣氛,激發認同感,對個人與小組都有幫助。內容包括很多,而時間可以是28天,亦可以是一星期。例如一週戒奶茶、戒可樂、戒電視、戒手機電玩、戒開車 (只能步行或搭公共交通工具)等等。有很多類似的習慣或嗜好,可以成為內在自由的操練目標。一旦我們刻意捨棄某些習以為常、賴以為生的習慣和事物,我們就會感覺到內在的自由,不再受制於這些習慣。

 

言語克制的操練

教父有一句諺語:「寧可喝酒吃肉,也不要用毀謗的言詞魚肉弟兄。」如果只是禁食,但卻放縱自己內心的慾望,這有甚麼用呢?因此,要切實行上帝所喜悅的,避免口出惡言、避免暗箭傷人、避免批判論斷等等。下決心不批評,這言語克制的操練對我們是很有幫助的。當我們聽到別人道人長短時,不妄加評論,也不廣傳他人的過失。

 

在這個媒體主導的世界裡,已經充斥著很多的八卦和公審。如果有人一犯錯,便會馬上被嗜血的媒體當成獵物般追捕。所以,如果我們的言語更潔淨、更溫暖、不評斷、抱尊重,言語會持續散佈到環境中,使周遭也會產生正面的效應。

 

在小組裡,一個很好的共同操練,就是一起思考當如何跟其他組員對話。例如不用批判性的言語、不用負面的貶低與中傷。組員之間可以彼此提醒,但不是相互指責,使能創造出正面的對話氣氛,建造健康專注的溝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