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基督徒與關愛社會 – 馮福平弟兄(社會服務部執行主任)

身為社工,關愛社會是我的DNA。作為基督徒,關愛社會是耶穌的吩咐。基督徒身處現今的香港社會,我們應如何參與關愛社會的行動,信徒在實踐關愛社會又應如何定位呢?本文純是個人見解,並不代表本會立場。

一般而言,基督徒關心社會上的弱勢社群,如:無依無靠、孤兒寡婦、病患、殘障、 經濟出現困難的家庭和受藥物控制等等人士, 相信沒有人質疑,因為這是教會的使命。 故此,大部份教會都會提供相關服務和活動,一方面實踐真理,另一方面也是向人作見證的好機會。本會及轄下的社會服務部在這些服侍上已做得不錯,問題只是如何能夠對應需要做得更好而矣。

近期香港教會在社會關心的事情的「在場不在場」成為不少討論,特別在香港回歸中國接近15年,過往受西方教育及思想成長的一代,對於回歸後香港社會民生及政治的轉變,出現不少在意識形態和核心價值上的衝擊。聖經教導我們要作鹽、作光,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基督徒應如何回應社會問題呢?

教會作為一個信徒群體,要統一大家對社會問題的觀點,特別是一些較敏感的議題上,例如:國民教育,同性平權(筆者反對同性戀愛及性行為),罷工爭取勞工福利或是佔領中環等問題實在是有很大的困難,難以達成共識。但基督徒也可以按着真理的原則及個人意願,以個人的名義參加。

其實,今天香港的問題是由於與中央在制度、意識形態、政治體制、社會核心價值等的不同而出現。不要以為國家或是香港是否民主化對一般市民沒有直接影響,其實,一個地方是否有民主、公正的法治、公平的選舉、公開的監察制度、傳媒的採訪及發放新聞的自由等均直接影響民生。

今天,在中國出現的種種社會及民生問题,例如:因地震被揭發的豆腐渣工程、毒奶粉事件、隱瞞傳染病疫情等,是因為制度和官員貪腐而導政。在本港,樓價、物價高漲及貧窮等問題是由於大部份市民日常所需品是由幾個大財團壟斷及壓榨工人所致。另外,人口失衡,跨代貧窮、雙失青年、房屋短缺及學額不足等問題是因政府的施政失當和漠視民意而出現。今天,我們當然仍需實質地關顧社會上的弱勢社群,提供適切服務,但這只是治標的方法。問題的根治方法需由一個市民可直接參與、選舉和監察的政府開始。但可惜市民對問题的觀點和態度,往往受著處境上的困難,亦會隨着時日的洗禮而褪色,甚至轉變。以六四事件為例,當天憤怒上街要求平反六四、追究責任的人,事件發生已接近23年,今天有又幾多人仍然堅持呢?歷史事實沒有改變,那改變了的是什麼呢?

一直以來,有基督徒和教牧人員以不同的形式實踐關愛社會。今天,有些在前線以實際行動來服侍弱勢社群,有親身到舉行工運地點支持工友,有在立法會內尋求政策上的改變,也有站到街頭以社會上認為較激進的方法来爭取民主和公義。於我而言,以不同方式來關愛社會只是層面和方法而矣。雙管齊下,社會問題才能有效地解決。

聖經說:「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路4:18)。又說:「你們要洗濯、自潔, 從我眼前除掉你們的惡行, 要止住作惡, 學習行善, 尋求公平, 解救受欺壓的; 給孤兒伸冤, 為寡婦辨屈。」 (以賽亞書 1:16, 17)

今天已進入教會關愛月最後的一週,在短短一個月裡,我們大約舉辦了7項活動,實踐關愛本區不同有需要的人士。日後,我們仍有很有不同形式的關愛行動。關愛是使命,也是基督徒內化的一種生命,是不斷實踐和延續的。你又如何實踐服務社群呢? 祝事主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