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哭了 – 張可榮牧師

 

「耶穌哭了」(約11:35),是聖經中最短的一節經文。語法簡單,卻充份顯出耶穌的人性,也包含著很豐富的意思;這節經文是記載在耶穌使拉撒路復活的神蹟中。

耶穌在世時,曾經使三個人復活,一個是馬大和馬利亞的弟弟拉撒路 (約10:42-12:11),一個是拿因城寡婦的兒子 (路7:14-17),另一個是管會堂睚魯的女兒(路8:49-56)。拉撒路和他的兩個姊姊馬大、馬利亞,都是耶穌所愛的,馬利亞就是那曾經在主耶穌面前安靜地聽祂講道 (路10:38-42),後來她在耶穌上十字架前,用香膏抹主而得主稱讚的那位馬利亞 (太26:6-13)。當耶穌在約但河外,住在伯大尼的拉撒路病得很嚴重,於是拉撒路的姊姊趕緊派人去請耶穌來幫忙,耶穌耽擱了兩天才出發,當耶穌抵達拉撒路的家時,拉撒路已經死了,而且埋葬有四天了。

耶穌哭了。耶穌看見「馬大和馬利亞在哭,與她同來的猶太人也在哭」 (約11:33),雖然耶穌知道將會在短短的幾分鐘後,所有送葬者的哭泣會變成驚人的歡樂,會帶著含淚的歡笑,但耶穌就是「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的主(羅12:15)。耶穌不單沒有輕視在苦痛中的人,祂對受苦受難的人深切同情,「因為他並不甘心使人受苦,使人憂愁」(哀3:33)。讓我們在拉撒路的墳墓,深切感受到主是會為著孩子所經歷的苦難而悲傷。

耶穌哭了。因為自從亞當和夏娃犯罪以後,罪完全破壞和摧毀了神與人的關係,除以諾和以利亞外,每一個人都要面對死亡,人被罪轄制;罪的工價就是死 (羅6:23)。

耶穌哭了。在拉撒路復活以後的不多幾天,耶穌便要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祂即將為世人的罪受死,成就神的義。當時,沒有人真正知道耶穌正在經歷的內心痛苦 (路加福音12:50),經歷的不只是死亡,也不只是付上生命,乃是耶穌背負眾人的罪,並且承受與神分隔的痛苦。

耶穌在拉撒路墳墓的哭泣,讓我們看到祂討厭罪所帶來的災難,看到祂的憐憫 (詩篇103:13),看到祂承受著我們永遠無法知道的苦難,為的是給我們付出永恆復活的全部代價。從「耶穌哭了」的這一節最短的經文,叫我們要謙卑尊崇神,也教我們懂得與人同樂同哭分享神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