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德沂姊妹

受洗見證                                        池德沂姊妹

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反思自己的信仰。

因為家庭的緣故,爸爸媽媽都是基督徒,所以我從小都相信有天父的存在。而且我就讀的幼稚園、小學、中學都是基督教背景的,信仰對於我來講是理所當然的。其實我在這間小學返教會很久了。我小學的時候已經在這裡返教會,就在下面一樓活動室上兒童主日學。升上中學有上過青少年崇拜,但後來因為活動時間遷就不了,所以只參加了一年。後來小學這裡有恩光堂,我便跟我的家人在這裡參加崇拜。想一想,其實我在這裡返教會都頗長時間了。

每星期返教會就像是我的習慣一樣,這就像是形式上的,有時候聽牧師講道還會打蓋睡呢。我會懷疑自己返教會到底是習慣,還是甚麼。其實我深知自己有這麼好的家人和生活環境,都是神給我的恩典,但因為這些東西一直都存在,所以我並沒有特別為這些事而感恩。但當我漸漸長大,經歷家人離世、生病、學業上的困難時,我發現自己真是在很多地方都需要神的幫助。我到現在並沒有很多人生閱歷,要說便是過去三、四月考完的公開試。

中學文憑試(DSE)是我成長以來,對我來說最大的挑戰。回想當時壓力真的很大。雖然說考得不理想還有很多其他出路,但我當然希望一次考試就順利進入大學,就讀心儀的學系。縱使家人向來對我都是支持,沒有給我壓力,但我心底裡很怕讓他們失望。身邊的同學都很努力溫習,所以我也不敢偷懶,怕自己停下的話會被人比下去。一星期有幾天的放學之後都要到補習社,回到家已經是晚上,有時候還要完成功課或者是繼續溫習。想到第二天早上又要開始這麼勞碌的一天,我經常會在想:這種生活何時才能完結?我當然知道是會有完結的一天,就是考完公開試的那天。自己一方面又希望快點開始考、快點結束,但另一方面又不想考試這麼快來臨,因為怕不夠時間溫習。所以我當時的心情極之矛盾。面對如山的課本,有時候真的手足無措,好像永遠都溫習不足似的,而腦袋總是被課本的知識充斥着。有時會感到無力,不想再溫習,很想逃避,但卻始終這是關係自己的前途,可不能這麼「瀟灑」,真的不再溫習。無奈要繼續埋頭苦幹,但面對不懂回答的題目時,那種煩躁的心情卻還在。

這時我會祈禱,求神給我堅持與繼續溫習的勇氣。這並不是祈禱後會變聰明了,而是祈禱後心情不會再變得這麼焦躁,溫習也會變得更有效率。到臨近公開試的時候,我更害怕,總是擔心自己的準備不足。我會不自覺地想像如果我考得差之後會怎樣怎樣。但我又會突然想到,神總會為我安排吧,而且我又不是毫無預備去考試,本身在校的成績也不算差。想到這裡,我又不再那麼害怕。每當我開始溫習,我會先祈禱、溫習溫得累了、怕了又會祈禱,然後繼續溫習,開考前更向神祈求平安和智慧等等。我的公開試就是靠這樣撐過去的。至於成績,很感恩,雖然不是非常出色,但就足夠讓我入讀心儀大學。我一直希望將來投身醫護界,很興幸我可以有足夠的分數及順利通過面試,入讀香港中文大學的護理系。現在已經開學兩個月左右,我的大學生活都適應得不錯。

還未完結的!

自覺一直是向神祈求、要求一些東西,卻很少為神做些什麼,於是上到大學便很留意基督徒的學生團體。我參加了中大基督徒詩班,除了唱歌外,還會舉辦一些相交活動,也會留意中大的同學的需要,舉辦不同主題的音樂報道會等。我希望透過在一個團體,在當中獻唱、互相勉勵以及學習神的道。除了這個以外,我也參加了護士學生團契,希望與更多基督徒同學聚在一起查經、分享學習及信仰問題等。此外,我也報名參加浸禮班。其實我起初報名的時候,還未確定自己是否真的要受浸,因為我覺得受浸始終是人生大事,要好好想清楚、「睇定些」。

上浸禮班的大部分原因是自己信了這麼久,從小聽了這麼多聖經故事,想好好地整理一下,再深入了解一下自己的信仰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記得黎牧師在其中一堂講到,其實受浸就好像買樓打釐印,是確認自己的身份。有些人買了樓卻不打釐印的原因是想買完可以很快轉手賣出去,但我自問不怕別人知道自己是基督徒,更加不會放棄自己的信仰,那我還猶疑甚麼呢?

於是,我決定受浸。自己原來正在慢慢改變,信仰在我的生命中不再是「流水式作業」,而是變得有趣,感覺自己在追求信仰上變得主動。